布鲁斯威廉姆斯的高阶思维技能
日期:2025-05-14  发布人:评估工作专题网  浏览量:3

来源:伍冠一

前言

虽然大家对高阶思维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其中有一点,大家是都赞成,高级思维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本文主要介绍布鲁斯威廉姆斯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和方法。他认为高阶思维有三个层次,理解信息,概括洞察,发现应用。不管是哪个层次都包含了五个维度:相关,丰富,关联,严谨,迁移。三个层次五个维度形成一个技能的矩阵,利用动词明确目标,一目了然。

尽管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务虚,不好评价和判断,但是布鲁斯威廉姆斯给了我们一个视角,提供具体可操作的途径。大概2000字,需要5分钟。

一、高阶思维的一种视角

对高阶思维的认识,大部分研究者还是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布鲁斯威廉姆斯对高阶思维的观点脱胎于福格蒂以及贝兰卡的三层智力架构“收集,整理,运用”。他认为高阶思维三个层次为理解信息,概括洞察,发现应用。

福格蒂以及贝兰卡是多元智能领域的研究者,著有《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一一运用评价增进学生发展》等多元智能的名著。他们更多从心理学以及认知的角度去解释高阶思维(图1)。

图1多元智能

布鲁斯威廉姆斯的高阶思维,尽管来自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福格蒂和贝兰卡,但是他的观点与他们并不完全相同,他阐释的时候恰恰暗合了布鲁姆的学习目标认知方式,利用目标达成的方式的动词来描述。三个层次的描述为【1】:

   1.理解信息:比较,对比,解释,分类

   2.概括洞察:消化,领会,见解

   3.发现应用:创造,预测,判断,评价。

我们来看看安德森和布鲁姆的高阶思维,创造,评价,分析(图2)。布鲁斯威廉姆斯和布鲁姆的描述用词是类似的,但是布鲁斯威廉姆斯要更加丰富,而且布鲁斯威廉姆斯是面对问题和情境的,又与建构主义的理论有衔接,如果必须比较,对比,分类,就要涉及在情境中新知旧知的衔接,同化顺应新旧知识,创造新知识。

图2布鲁姆和安德森的认知目标分类

二、布鲁斯威廉姆斯高阶思维技能五个维度

布鲁斯威廉姆斯提出高阶思维技能五个维度,意思是在上述三个层级的高级思维中,应该包含5个方面的内容去做些什么,简单说,就是高阶思维实现的路径,每一层次可以从5个方面去做些什么?这个是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可以直接给一线老师搭建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这五个方面包括:相关(relevance)、丰富、关联(relatedness)、严谨/专注、迁移/递归(图3)。

其中,相关和关联不太好理解。相关更多是从学习者自我角度与学习内容之间互动产生高级思维活动的过程出发,威廉姆斯认为相关性有三个内容:第一,学习内容与学习者之间有没有情感联系,这也是学生们常常问我们的,“学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第二,学这个有没有意义,学生也会问"学生理有什么用?"第三,学这个内容是否让我进入某种状态,就是"学这个我会感到学会后的愉悦么?"

其他五维度的三个方面,关联更多是从学习内容角度,与其它内容的联系。丰富是指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多元,没有惟一和标准答案。严谨/专注则是面对难题复杂体验,难题有挑战度但是不会害怕,能够积极反思。迁移强调不同情境下,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应用起来。

图3布鲁斯威廉姆斯高阶思维的5个维度

布鲁斯威廉姆斯提出的高阶思维技能的5个维度其实是基于课堂实践的,这涉及到课程的设计问题。他提出的理论是福格蒂改良了威廉·多尔4R后现代课程观而来。

我们对课程的看法直接影响了我们对教学过程以及内容的设计。威廉·多尔是后现代课程改革研究专家,提出了4R后现代课程观。4R为:丰富、递归、关联和严谨。

所谓后现代是指什么呢?当然是与现代不同,现代的课程观,强调规范,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教学(图4)【2】。

图4现代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则强调开放包容,多样,不唯一。

图5后现代课程观(图5)【2】

威廉姆斯把课程与高阶思维整合起来,利用后现代的课程观念去寻找高阶思维的实现途径,转变成内容与目标,这样培养高阶思维便有了方向。

三、高阶思维技线能矩阵

当明确了目标和内容,必须用技能去实现。认知领域非常强调目标的实现,他们喜欢用动词去量化或者考核目标的实现。下图就是威廉姆斯高阶思维技能内容实现用的动词(图6)【1】。

通过三层维度维度形成一个技能矩阵,并用动词+目标的方式,简单明确内容以及要实现的目标,给一线的老师指明方向。

图6高阶思维矩阵

威廉姆斯高阶思维也利用图形化,使得目标更加明确(图7)。

图7高阶思维的图形组织器

四、小结

布鲁斯威廉姆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实现高阶思维的视角。他的理论主要还是建立于认知,多元智能的理论上来。但是,这不是他的重点。重点他建了一个5个维度的模型,并给这些维度赋予具体目标,这样就把抽象的思维变成可以具体实践的目标。这让我想起了BOPPPS,以及我参加过的新教师培训,有一套理论,有实践的方式,可以利用工作坊大量推广。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视角,并不能包罗万象。当你学会,你就应该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它不是全部。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