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市莱芜特殊教育学校 发文日期:2022年10月7日
为贯彻落实《济南市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创建发展行动计划》,打造特殊教育学校特色品牌,聚焦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大力提高办学水平,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实现特殊学生的尊严与平等、价值与发展为办学追求;以“创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办学目标;坚持“安全为核心,专业为基础,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方向,秉持“生活教育,涵养希望”的教育理念,力行“家长需求点、学生发展点、教师育人点”三点融合一致的家校合育原则,努力将智障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残志坚的时代新人,努力创办特色加一流的特殊教育学校。
二、学校办学理念体系
办学理念:安全为核心、专业为基础、特色促发展
办学宗旨:精准合育 精准养育 精准涵育
办学目标:创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教育理念:生活教育 涵养希望
校 训:超越障碍
校 风:抱团取暖
教 风:尊重个体 自强不息 博爱奉献 尊重差异 善施教化
学 风: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学校文化建设:以党建文化阵地建设为灵魂引领学校文化发展;以适合的办学理念体系涵养具有特殊教育学校特色文化内涵;以凸显安全为核心建设无障碍校园文化环境;以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从教行为;以创新为动力打造适合学生差异成长的教育教学文化;以医教结合为实践淬炼独具特色的育人文化模式,凡此种种,综合打造具有特殊教育特色的文化精神家园。
三、创建培育工作基础及创建理念
(一)基础综述
济南市莱芜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对听障、智障、孤独症、脑瘫、肢体障碍等特殊少年儿童实施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阶段教育的省级规范化学校,直属济南市教育局。学校始建于1986年,1993年在原址扩建,占地面积60余亩,建有42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实验综合楼一座,600平方米的高标准的食堂、餐厅一座。学校建有语言康复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多感官训练室、家政教室,录播室、心理咨询室等十几个专用功能教室。全校教职工共57人,专任教师53人,党员教师25人。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共72名学生,其中聋生2人,智障、脑瘫、唐氏、孤独症、多重障碍等类别的学生共70人。学校经过35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三项康复先进单位”、“山东省优秀残疾人之家”、“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康教结合项目实验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领导班子现有4人,是一支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年轻有为的领导班子。他们政策理论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富有奉献精神和人文情怀。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将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很好的社会口碑。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有”好老师思想为指导, 以特教人“抱团取暖”的团队精神,努力打造“博爱奉献”的教师育人文化。实施“薪火工程”,以科学规划并实现教师专业扎实成长为目标,通过“师徒结对”方式,以名师专家带动为抓手,着力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应智障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体教师都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关爱特殊学生,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恒心“五心并举”,担当着尊重生命差异、尊重生命权利的职业使命,都有着强烈的社会奉献意识和高尚的特教人文情怀。目前,学校有省级道德模范1人,市级劳动模范2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目前,有省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教学能手5人,市学科带头人8人,市优秀教学先进个人6人,省优秀课题实验人员2人,省优质课二、三等奖6人,市优质课一、二等奖14人。
(二)创建理念
学校坚持“聚焦内涵促提升,特色引领促发展”的创建理念,以智障学生为中心,坚持科学的康复教育质量观,以努力构建“全员育人导师制‘一生一案’的特色育人模式;尊重个体、尊重差异的特色教学模式;‘精准合育、精准养育、精准涵育’三育并举的医教康一体化特色课程体系”为创建工作主要内容,从而促进学校德育、教学、课程等领域整体改进,形成鲜明的育人特色、教学特色、课程特色,大幅度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四、创建目标
创建总目标:以“创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办学目标,始终以智障学生为中心,坚持“安全为核心,专业为基础,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方向,秉承“生活教育,涵养希望”的教育理念,以全心全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为己任,帮助学生努力成长,涵养家长对生活的希望。以家长需求点、学生发展点、教师育人点“三点融合一致”为教育遵循,满足智障学生个性化教育康复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将智障学生培养成自食其力、身残志坚的时代新人,努力将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学校。
创建分目标:
1.构建全员育人导师制——一生一案特色育人模式。
2.构建尊重个体、尊重差异——个别化特色教学模式。
3.构建精准合育、精准养育、精准涵育——医教康一体化特色课程体系。
五、创建培育目标考核评价体系
实现“定人、定岗、定目标”的落实要求,充分体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将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并制定管理细化目标,形成并实施学校项目化目标管理方案,将目标具体分解给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落实,定期汇报进展情况。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考核挂钩,形成“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创建培育工作目标体系。
(一)校园文化建设
完善和优化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校园建设规划合理,实现校园“一树一草都成景,一砖一瓦皆育人”,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在教学楼布置班级文化、走廊文化,在宿舍楼创建宿舍文化,让每面墙壁都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的功能。
(二)教师队伍建设
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有”好老师思想为指导, 以特教人“抱团取暖”的团队精神,努力打造“博爱奉献”的教师育人文化。实施“薪火工程”,以科学规划并实现教师专业扎实成长为目标,以名师专家带动为抓手,着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且适应智障教育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教学改革
1.育人改革: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制定符合残疾学生身心特性和需要的个别化教育方案,落实“因材施教”、“一生一案”育人原则,促进“家长需求点、孩子发展点、教师育人点”三点融合,构建“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模式。
2.教学改革:构建尊重个体、尊重差异特色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个别化教学;增设精准涵育专项,推进差异教学。
3.课程改革:构建生本课程体系。以“生活教育,涵养希望”的教育办学理念为指引,开发“医教康一体化”特色课程体系,成立课程开发研究组,侧重“精准合育、精准养育、精准涵育”形成校本课程资源。
4.教学评价机制改革。探索目标达成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国家课程作为评价基本内容,强化教学活动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以目标达成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六、创建培育工作路径及主要任务
(一)构建全员育人导师制——“一生一案”特色育人模式
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残疾人教育条例》为指导,以塑造特殊学生健全人格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生活教育,涵养希望”的教育理念,依据《济南市莱芜特殊教育学校“三全”育人实施方案》和《济南市莱芜特殊教育学校医教结合康复实施方案》,构建特色育人模式。(责任处室:学生发展部)
1.落实一生一案,打造德育特色。立足智障学生普遍智力低下、生活自理能力弱的实际,深入挖掘特殊教育立德树人内涵,构建“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时时皆教育之时”的“全员、全面、全过程”“三全”育人模式,促进“家长需求点、孩子发展点、教师育人点”三点一线深度融合。举全力落实一生一案。以导师制组织为形式,以精准合育、精准养育、精准涵育为主要内容,以《三全育人涵养希望》成长手册为落地载体,将德育目标细化为“一日一研、周交流、月评估、中期评估、期末评估”。真正实现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家校协同育人。
2.关注生活德育,实现育人生活化。针对智障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弱,知性德育对他们苍白无力的特殊性,在24小时无缝隙管育过程中,从生活的细处、实处、适处入手,落实生活德育。注重学生发展变化成长轨迹的记录总结,一并记录在《三全育人涵养希望》成长手册。让智障学生在有道德的日常生活中成长为有道德的人。
(二)构建尊重个体、尊重差异——个别化特色教学模式
“十四五期间”要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关键一点,就是要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破解特殊教育课堂普遍存在低质低效的突出问题,积极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责任处室:教学管理部)
1.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推进个别化教学。由于现在入校的学生障碍类型日趋复杂多样,自闭症、多动症学生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重,学校严格执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针对智障学生障碍类型复杂、障碍程度各不相同,学习起点、能力和方式个体差异显著的实际,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实施个别化教学。积极实践班级授课制下,落实个别化教学的有效策略。重点在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与个别化教学如何有机结合,“相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总原则如何落实等主要问题上下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让个别化教学适应学生个性化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获得进步,取得发展。
2.增设精准涵育专项,推进差异教学。学校依据《济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规划》提出的“注重残疾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要求,注重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对义务教育部所有学生进行教育评估,按潜能开发类和缺陷补偿两大类,分为甲骨文(初、中、高三组)艺术表演、言语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9个专项小组,打破班级界限,实行走班制,扎实推进差异教学,让有特长学生特长加长,潜能变长,缺陷补偿,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提高差异教学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3.探索目标达成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改变特殊教育无质量评价的现状。逐步探索适合智障学生发展的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以国家课程作为评价基本内容,强化教学活动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切实尊重个体差异,使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建立在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目标达成度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构建精准合育、养育、涵育——“医教康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载体和主要途径。根据中重度、多重障碍学生日益增多的新变化,在实施国家课程时做好课程调整和校本课程建设,以使课程更加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特殊需要,提高智障学生的文明素养、体质健康、生活能力、劳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责任处室:教学管理部、学生发展部、音体美劳处、医教结合康复部)
1.精准合育课程。“十四五”时期国家提出:培智学校要增设专门的品德教育,进一步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加强以生活为基础的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学校在基础课程的德育渗透中,针对知性德育对智障学生苍白无力的特殊性,着力开发 《升国旗》等生活德育系列课程,进行家校同步合育,让智障学生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在有道德的日常生活中成长为有道德的人,填补智障教育品德教育课程的空白。
2.精准养育课程。《济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积极推广医教、康教一体化模式。学校医教结合康复部利用《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智障教育领域极其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开辟“以中医康复为基础,以综合康复为主体”的“医教康一体化”新路径。在中医专家指导下,在个案研究基础上,以促进智障学生体质健康和功能康复为落脚点,以指导和培养学生建立起终身受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遵循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原则,按春夏秋冬四季开发融入人文关怀和中医文化的《生活康复》系列课程。
3.精准涵育课程。《济南市“十四五”教育事业规划》提出:注重残疾学生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和创业培训,提升融入社会和终身发展能力。
依据文件精神,推进差异教学,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增设精准涵育专项。开发精准涵育系列课程。潜能开发类课程:面向能力较好或有一定特长的智障学生,旨在挖掘和发挥特殊学生优势,培养起个人才能。主要包括艺术表演课程、手工制作课程、绘画课程。缺陷补偿类课程:面向智力水平较重的学生,旨在对特殊学生进行缺陷补偿,提升生活质量。这类课程融入了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主要包括心理康复课程、运动康复课程、感知康复课程、语言康复课程。职业康复类课程:立足学生融入社会的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家政服务课程、餐饮服务课程、面点制作课程、烹饪技术课程。在原有开发的课程基础上,重点形成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七、创建培育工作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与工作的指导、开展。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培育工作日常事务。
八、创建培育工作机构工作方案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要求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成 员:全体中层干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领导兼任,负责创建培育日常工作。
1.审核确定学校创建工作的工作目标、总体思路、总体方案、实施意见和工作计划。
2.全面负责学校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方案实施及考核、督查。
3.负责协调、解决学校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宏观调配学校创建工作中的人力、财力、物力。
5.负责审定学校创建工作中的发展建设规划、评估汇报等重要材料。
6.负责专家评估组来校的接待安排工作。
(二)工作小组、工作职责要求
组 长:副校长
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
成 员:各部室成员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班主任
1.负责贯彻、落实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方针,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
2.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确定目标责任。
3.根据创建内容,细化分解目标,落实实施主体。
4.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落实特色创建各个环节。
5.开发“医教康一体化”课程资源。
6.汇总和处理各部门创建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日常事务性工作。
7.负责按照创建标准审核各部门上报材料,进行修改、整理、归类、装订。
8.建立完整的创建资料档案,撰写目录并负责管理。
9.定期监督和检查各部门迎评促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或建议。
九、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始终依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立足智障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构建了由一般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课程体系,实施于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阶段智障学生和职高学生。
一般性课程主要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在1-9年级,按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开设。具体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7门课程。
选择性课程着眼于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身心康复,体现学生发展差异大的实际。在1-9年级,按约占课程比例的30%—20%开设。具体包括:信息技术、康复训练、第二语言、艺术休闲、校本课程5门课程。
“十四五”时期国家指出:根据中重度、多重障碍学生日益增多的新变化,继续推进特殊教育课程现代化改革。学校以康复育人为本,抓住教育和康复两条主线,采取精准合育、精准养育、精准涵育三种模式,侧重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生活康复、职业康复四个内容,构建“医教康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提高智障学生的文明素养、体质健康、生活能力、劳动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精准合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动技能、畅游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安全教育等国家基础课程,促进了智障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生活技能的提高。在基础课程的德育渗透中,在24小时无缝隙管育过程中,着力开发实践性生活德育系列课程,让智障学生在有道德的日常生活中成长为有道德的人。
2.精准养育课程。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以促进智障学生体质健康和功能康复为落脚点,以指导和培养学生建立起终身受益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为目标,遵循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原则,按春夏秋冬四季开发精准养育系列课程。
3.精准涵育课程。潜能开发类课程:面向能力较好或有一定特长的智障学生,旨在挖掘和发挥特殊学生优势,培养个人才能。主要包括艺术表演课程、手工制作课程、绘画课程。缺陷补偿类课程:面向智力水平较重的学生,旨在对特殊学生进行缺陷补偿,提升生活质量。这类课程融入了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主要包括心理康复课程、运动康复课程、感知康复课程、语言康复课程。职业康复类课程:立足学生融入社会的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主要包括家政服务课程、餐饮服务课程、面点制作课程、烹饪技术课程。在原有开发的课程基础上,重点形成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十、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1.增加医护(康复)类、音体美学科类教育等专业教师。
2.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并加强考核。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建立师训激励机制,保证教师培训频次和质量。
4.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全体教师的思想和专业成长;推进“薪火工程”、“名师工程”建设,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5.建设学习型、专业化教研组,以优秀教研组建设为载体,引领校本教研纵深发展。加强过程性评价,落实各项制度、措施。
6.抓好课题研究与管理。积极参加“十四五”省市课题的申报,切实开展现有省市级课题的研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十一、管理队伍建设方案
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特色学校”创建的全程管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等管理作用。各分 管领导、职能处室、年级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组建三年创建子目标达成自评小组,定期检查目标达成度,适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规划,并作为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利用创建实施的契机,促进和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使其更具有战斗力。
1.实施《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济莱特校拔尖人才培养方案》、《济莱特校后备干部培养方案》初见成效,优秀人才质量和数量有突破,新增党员1-2人,新增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1-2人,力争有一名以上后备干部被提拔。
2.开展新一轮中层干部岗位述职、竞聘活动。
3.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在省、市级基本功竞赛和优质课比赛中至少获奖3人次。校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研讨课人均3次以上,反响积极、强烈。
4.落实教师培训的制度、措施,开展教师读书、反思活动,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有50%的老师外出学习、听课或交流,回校后100%进行二次培训,全体教师日常教育行为有改观,教育效果有提升。
十二、创建工作计划
(一)准备阶段(2021年8月——2021年12月)
1.开展前期调研,确定学校特色项目。
2.开展创建宣传,学习相关理论,奠定研究基础。
3.制定实施方案,进行人员分工,确定目标责任。
4.根据创建内容,细化分解目标,落实实施主体。
(二)实施阶段(2022年1月——2024年6月)
1.制定阶段性实施计划,落实特色创建各个环节。
2.构建”医教康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
3.创建良好育人环境,优化教育教学、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的整合。
4.开展多种主题活动,搭建各种展示平台,实现内涵式发展。
5在专家指导下梳理、提炼、总结,特色学校内涵建设基本成型。
6.不断拓展和深化特色学校内涵,渗透到办学育人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产生整体效应,形成特有的发展模式。
(三)总结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2月)
1.汇总整理各阶段的成果资料,进行教育成果总结汇报活动。2.撰写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总报告。
十三、创建培育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全体教职工要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念和责任意识。特色学校创建提交教职工大会充分讨论,在讨论中统一认识,在讨论中逐步完善,在讨论中奠定基础,使创建特色学校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愿景。让每位教师充分认识特色学校创建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提高干部职工实施创建行动的自觉性,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
2.组建领导小组。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特色学校”创建的全程管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等管理作用。组建三年创建子目标达成自评小组,定期检查目标达成度,适时调整、改进和完善规划,并作为干部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利用创建实施的契机,促进和加强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使两支队伍更具有战斗力。
3.实行项目化管理制度。实现“定人、定岗、定目标”的落实要求,充分体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学校将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并制定管理细化目标,形成并实施学校项目化目标管理方案,将目标具体分解给各部门,由各部门负责落实,定期汇报进展情况。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考核挂钩,形成“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创建方案体系。
4.聘请校外专家指导,成立学校创建顾问团。让专家参与创建实施,指导和评估,定期进行高质量的评估,根据评估意见进行调整,保证顺利实施。各部门、处室定期听取上级领导、督导部门、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办学情况的指导。
- 上一篇:干工作要善于抓重点
- 下一篇:打造神形兼备的应用型大学四川工商学院召开教学质量监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