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凌霄 来源:产教融合研究,第6卷第1期
【摘要】阅读作为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也应当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思路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文章内容,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在阅读教学结束后能否真正掌握文章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能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教育部组织编写小学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思维导图的活动设计并分析其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评价
引言
笔者在本科阶段实习期间,在针对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所在实习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对于文章整体思路的把握与总结。在对阅读能力的评价中,思维导图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思维导图主要借助图形、文字、线条、符号等元素将繁杂的知识结构化呈现,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结构体系( 王雅茹,2023)。 在实习期间,笔者曾参与对学生思维导图任务的评分工作。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与整体性,反映了学生对文章或者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笔者也认识到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所学并形成一套自己的逻辑体系在语文学习与写作中的重要性。学生也曾提到,比起以往的知识小卷的形式,他们更喜欢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文章思路,并回顾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再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而是形成一套知识体系,对于所学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符合新时代语文教学“为思考而教”的要求,其可视化属性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创新思维(王瑞丽,2023)。
一、设计背景
本设计以内地教育部组织编写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的教学内容背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活动。《北京的春节》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其他三篇是《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望月夜)《藏戏》。本单元作为一个习作单元,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在通过对单元内文章进行多次阅读,掌握文章的行文顺序和情节发展,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等,并运用到日后的写作中。
在进行本课实际教学时,主要围绕老北京春节每个阶段的习俗活动进行,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领悟老北京春节的温馨与热闹。同时,通过提问或表格形式,引导学生尝试把握行文顺序,并了解文章结构的划分。通过整理这些内容,让学生掌握在实际写作时可以运用的写作顺序与写作手法,从而实现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因此,在完成教学后,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整理文章内容,以评价学生对于文章脉络等的掌握程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具体化的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教师日后进行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二、评价设计
(一)评价要素
首先,本次评价活动的目标在于了解学生对于《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内容与文章结构的掌握程度。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堂上所学习的行文顺序、文章结构的划分
以及每个时间点的不同习俗活动进行体系化的建构和总结,形成具有逻辑性的思维导图。
在进行活动任务的布置时,将进行具体任务情境的设计。例如:“你的好朋友小艾,因为生病缺席了本次关于《北京的春节》的课程,请你为她制作一份思维导图,辅助她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文章结构,体会北京春节的魅力。”因本评价活动的主要目标人群为小学生,设计相关的情境并在其中融入受众、目标、主体和产出,使活动摆脱传统的任务下达的形式,更具真实性的情境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具活动动机和参与的积极性(董寿田,2022), 从而实现学生对于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
在评价标准的设计上,将采用分析型的评分标准,共分为3个等级:优秀、良好和一般,并对每一等级的标准进行阐述,尽可能清晰阐述和区分每一等级的实际要求。评价标
准作为判断评价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依据,设计完整清晰的评价标准会使评价更加有效且真实的反映教学实际成果(冯晖,王奇,2015 )。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将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依据本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从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重点学习的文章结构与文章层次的相关内容。
本次活动具体的标准设计如下:
教师除了利用本评分标准进行点评或打分,还可以尝试向学生讲解评分标准。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标准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评分标准进行自评与同伴互评。这种综合性的评
价形式,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份优秀的思维导图应当是怎样的,更可以实现思维与观点的碰撞,让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对自己的作品有更清晰的认知,实现优势互补。
(二)活动实施
本次活动为学生的个人任务,主要安排在课后进行。在活动开始时,教师利用设计好的具体情境导入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任务的内容,即制作一份包含文章内容与结构的思维导图。随后,教师提供评分标准和各维度标准具体示例供学生参考,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评分标准绘制思维导图,了解怎样才算一份合格的思维导图。例如:在讲解“总结性”部分时,指出在总结习俗时,可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例如“元宵节——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以关键词的形式概括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依据标
准制作思维导图。
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与评价。除了给予最终的等级结果之外,教师还应当给予书面反馈意见,肯定思维导图的优秀之处,还要对作品中存在的
问题给出对应的修改意见,把问题与修改建议具体化,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成果的问题所在,并通过反馈了解到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对评分标准有更清晰的认识。
在教师给出反馈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在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与修改的同时,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不同视角下的建议,综合多方意见进
行最后的修改与完善,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自己作品的优势与缺点,从而对于思维导图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评价活动的意义
(一)评价活动与教学目标
《北京的春节》所属的单元为习作阅读单元,其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完成多次课文精读或略读后,能够掌握文章的结构、内容与写作手法。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课后对文章
脉络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将课上所学真正内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思维和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王丽娟,2023, p.48 )。而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教学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重视字词而忽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占据主导,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因此,想要进一步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改进教学手法与教学工具,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以将文章脉络与行文思路可视化的工具,将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此外,思维导图不仅能够清晰的呈现文章框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总结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马浩然,2023 )。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围绕结构、写作手法等构建知识体系,理顺文章线索和语境,从而快速理解文章每个部分内部的逻辑以及主要内容(姬珂,2023), 并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从而让教师能够更加直接的评价本次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是否在经过授课后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即学生是否在教学完成后能够掌握文章结构、内容与写作手法,理清文章脉络。经过评价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改进教学,如存在大部分学生无法很好的完成本次思维导图的制作,则需要教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若学生都能够将思维导图完成至较高的水平,则需要教师在后续相类似的教学中适度增加教学的深度,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真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对于学习的后续促进作用
有学者指出,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文章的脉络和结构进行整理,从而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文章内容(陈九红,2023)。 《北京的春节》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上,作为一个阅读习作单元,让学生了解写作思路和文章结构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思维导图在此过程中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土地整理,学生可以在往后的阅读中,将阅读材料进行条理化的分解与建构,使阅读不在是浮于表面含义。
此外,王玉婷(2023)也曾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时要有篇章意识,写作时要有结构意识。”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条理、清晰的勾勒出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情节的发展,可以给学生在后续的写作中提供更为有效的启发。学者李清(2022) 也曾在研究中指出,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通过归纳与整合提高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权,增强对于文本的分析能力与知识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有效性。
四、结语
新课标指出,应当通过合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当摆脱惯有的“死记硬背”式的教学,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主观能
动性相结合,提高学术的阅读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整理思维导图,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并据此进行拓展与思考,将先备知识与新学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前后贯通,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陈九红.(2023).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上旬刊)(10),112-114.
董寿田.(2022).探讨语文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家天地(07),130-132.
冯晖,王奇(2013).高等教育分类评价的若干问题.高教发展与评价(01),34-40+105.
姬珣.(202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当代家庭教育(10),197-200.
李清.(2022).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单元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华夏教师(08),48-49.DOI:https://oi.or/0.0. 16704/j cnki.hxjs.2022.08.020.
马浩然(2023).借助思维导图,促进深度学习.河南教育(教师育)(11),68.DI:https://doi.org/10.16586/j.cnki.41- 103/g4.2023.1 1.047.
王丽娟.(202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讨.智力(15),48-51.
王瑞丽.(202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求知导刊(21),32-34.DO:ttps://doi.org/10.14161/j. cnki.qzdk 2023.21.011.
王玉婷(2023).以图促思,厘清民间故事写作支架——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教育界(26),122-124.
王雅茹.(202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