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老教授眼中的本科教学改革
日期:2022-11-02  发布人:评估工作专题网  浏览量:242

来源北京大学教务部

思政课教学:一次成功的讨论是怎样进行的?

近年来,为改变传统思政课“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北京大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中心,着力推动思政课课程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江长仁老师、李毅红老师和外国语学院于荣胜老师在走访任课教师、旁听课程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思政课中的“讨论”环节展开调研,他们认为:

“本学期各科课程的讨论课开展形式多样,花样翻新。各组同学自编自演,有情景剧、辩论赛、小话剧、访谈式问答、采访式、新闻联播式、历史剧……显示了北大学生的才能。这样生动活泼的表演,多种形式展现主题,深受同学欢迎,增加了课堂的生气。”

当然,要组织好这样的讨论并不简单,在调研报告中,老师们指出,一次成功的讨论首先需要师生共同的高度重视;其次要有集中的讨论主题,不能让每个小组“各放各的枪”;最后,助教需要努力做好讨论课的前期组织,任课教师则要担负起引导讨论方向、做好讨论后点评的责任。老教授们认为,今天思政课的“讨论式教学”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讨论课的探索和提升仍然“在路上”。

院系小班课:如何设计、怎样小班?

在各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北京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模式。在旁听各院系大量小班课之后,数学科学学院刘张炬、信息科学学院刘新元和社会学系杨善华三位老教授认为:

“小班(研讨)课能形成学生讨论的前提条件有两个,第一,讨论的内容一定是学生学过的知识;第二,师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共享的意义系统(即有了可以共享的学术价值与学术规范,学生有了一定的学术评价能力)。”

在此前提下,一个好的小班研讨课需要搭建起学生合作与竞争的平台来促进知识转化与意义交换。在刘新元老师旁听的电子学系“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研讨班”课上,两个平行班的张诚老师和陈江老师以“battle游戏”的方式,将两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上课前每组同学必须提出一题,供对班解答和讨论。刘新元老师认为:“这种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的形式极大调动了同学在讨论班中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易合适,有收获。”杨善华老师旁听的“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导论”则以助教分管研究小组的模式开展小班教学,并最终推动小组同学完成期末论文。老教授们认为,这两种组织方式都充分发挥了老师和助教在小班教学中的作用,是小班研讨课组织形式的很好的探索。未来,充分发挥助教的作用和让参与研讨课的每个人都动起来,仍将是小班研讨课建设的目标。

课堂教学模式:形式革新中的“变”与“不变”

课堂教学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随着多媒体、线上平台等教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北京大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发生着显而易见的改变。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就当下课堂里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工学院的耿志勇老师在旁听12门理工类课程和4门文史类课程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分为语言讲授主导、板书主导和PPT主导三种模式。教授们通过调研发现,PPT主导授课模式成为当前授课的主要模式。耿志勇老师认为:

“在课程教学中,需要正确认识、评价和总结电子课件在不同类型课堂教学中的特点、作用,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板书功能,恰当利用其展板的展示功能、音视频播放功能。不再独立评价电子课件本身做的是否‘亮眼’,而是结合语言讲述评价其是否起到最佳的辅助作用。”

三种授课模式及其比例

语言讲授主导型:

以语言讲授为主要授课方式,以板书和(或)PPT作为辅助手段,以弥补单纯语言讲授方式本身的不足。这种方式下,大部分时间教师可面对学生,可以有更多机会与学生互动,若板书或PPT配合得当,可以从形式上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板书主导型:

教师在大部分时间背对学生写黑板,把要讲授的内容几乎全写在黑板上,然后用语言讲授的方式来解释黑板上书写的内容。

PPT主导型:

教师用PPT的展板功能,将课程内容做成PPT展板,一次更新信息量为一整页,随着PPT的更新,教师的语言讲述更多地是配合PPT展板的内容进行解释性讲述。

调研同样主题的智能学院的许超老师也认为:

“教学形式是重要的,但是因人而异,更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还是人,是教师的水平,决定着课程的质量。”

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们指出,教学形式的变革固有其利弊,但背后最根本的还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在“变”中去把握“不变”,应当是未来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要素。

结语

在北大老教授调研组看来,改革本科教学关键要着力三个方面:第一,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知识体系;第二,改进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加强师生交流,健全评价反馈机制。新形式的探索和课程本身内容的充实同样重要,北京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收藏本页